星期三, 1月 04, 2012

「更好的世界」觀後感




我喜歡看電影的原因之一,就是可以藉由導演的鏡頭,帶我融入某一個國家的某一個文化與社會之中去觀察社會文化現象,「更好的世界」就是這樣的一部電影,描述在丹麥這個國家裡的一個社會問題「以暴制暴」,劇中的部分情節--男主角在公園為小孩子們排解爭端,卻遭到對方小孩的父親言語的羞辱與肢體暴力,此時,要是我的話,可能就被惹火了,但是男主角卻罵不還口、打不還手,在旁的小孩卻忿忿不平,決心要為受辱的父親報仇。除此之外,「以暴制暴」的主題也發生在小孩上學的學校裡,也就是校園霸凌,似乎對施暴的孩子來說,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。

觀後,覺得霸凌中的施暴者通常與其原生家庭的親子問題有關,需要一位生命中的重要他人才能解開他的心結,協助小孩導向正軌;而且在這過程中,還需要有一件震撼的事發生在施暴的小孩身上,以本片來講,劇中的小孩為了要替好友的父親報仇,決定要製造炸彈去炸毀羞辱者的車子,沒想到他的同伴卻因為救人而炸到自己,讓那位暴力小孩心中產生極大的愧疚。

其實,這樣的社會問題在台灣也有,之前我們全國上下也在關心這樣的問題,個人覺得透過影片的方式,讓小孩子們觀後來省思這樣「以暴制暴」的校園問題,效果應該會優於呼口號式的宣導,因為影片能發人深省,進而修正暴力者的行為。總之,這是一部適合全家或班級觀賞的好片,我兒子看完說:「這種片子如果在我們班上播放,一定大受歡迎。」